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常常提到“气遍全身似水流”的说法,这里的“气”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太极拳中的“气”可大致分为几种理解层面,具体取决于语境和运用场景。
首先,气可以指呼吸气。当我们打太极拳时,呼吸的方式特别的重要。拳谱中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表明在练习时,我们应使用腹式呼吸(又称逆式呼吸)。这种呼吸法与我们平常习惯的胸式呼吸相反,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增加肺部的换气量,让更多的氧气进入体内,还能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而随着练习的深入,呼吸会自然地与动作相结合,形成一种节奏感,如开合之间的气动。
其次,气也可指代元气或先天气。不同于简单的呼吸,元气为咱们提供了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和活力。有人将其与生物电等物理现象联系在一起,尽管这只是其中一种理论,但这缕无法触碰的气,确实在练习太极拳时可感知。例如,当双手伸展时,掌心会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就如同气在流动。
拳谱中还有提到“气为旗,腰为纛”,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们的腰部是所有动作的核心,如同旗杆承载着旗帜。在动作中,我们的腰部稳定且灵活,为整个身体提供动力和引导。
再者,气可与精神相关联。练习太极拳时,气质、神态和气势都显得很重要。拳谱提及“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即气质的精气神需调动,使得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为之服务。
综上所述,太极拳中所指的“气”,呈现出多重意味,既涵盖了呼吸、能量,又包含了动作和精神的多重维度。这种“气”,看不见却可以感觉到,是太极练习者所追求的重要境界。通过不断精进练习,气感自会如水流般,畅快而自然地在全身流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