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从发热门诊、急诊整体情况去看,近段时间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全国整体正常医疗服务没有受一定的影响。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这样认为,建议学生、教职员工不带病上课上岗,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流感样症状可减少39%。
米锋表示,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加强监测研判,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指导各地对医疗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医疗资源统筹调配,根据患者数量增开相关诊室和治疗区域,扩充病房资源,指导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应开尽开”,延长接诊时间,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切实保障儿科诊疗需求。
米锋表示,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部分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增加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
米锋说,从发热门诊、急诊整体情况去看,近段时间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分流了部分患者。全国整体正常医疗服务没有受到影响。
米锋表示,要充分的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互联网医疗作用,建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协作、专家下沉和患者转诊机制,分层分级分流,方便患者合理选择就医。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提升防治效果。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要落实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健康科普和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传播,降低感染风险。要继续做好疫苗接种,一直在优化接种服务。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在发布会上表示,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通常人员比较密集且内部相对封闭,是呼吸道传染病重点的防控场所和机构。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殊性,主要建议加强以下防控措施:
首先,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一是要尽早及时接种疫苗。学生、教职员工应该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二是要加强环境清洁,保持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提高教室空气质量,不过冬春季室外温度比较低,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保暖;三是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缺勤缺课登记等,建议学生、教职员工不带病上课上岗,防止将传染病传入学校或者教室。
针对公共交通工具:一是要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交通工具内部的空气质量;二是建议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佩戴口罩,降低暴露和发病的风险,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如果已然浮现过流感样症状,在没有确诊、自行痊愈后,还是建议继续接种流感疫苗。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可能都一定会出现发热、头疼等流感样症状。但出现这样的症状并不一定感染了流感病毒,也可能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最常见就是得了普通感冒;二是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除了甲型,还有乙型)和亚型(甲型有H1N1亚型、H3N2亚型)可以引起流行,感染某个型别或亚型后,还会有患上其他型别或亚型流感的风险。而流感疫苗是覆盖多个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多价疫苗。所以,即使近期出现过流感的感冒症状,痊愈后还建议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接种流感疫苗既能减少感染,也能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因此老年人始终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人们对疾病的危害性、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均影响疫苗接种的意愿。彭质斌在发布会上回应三个问题:
首先,流感并不是普通感冒,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
其次,科学研究和接种实践充分证明,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以感染流感后有可能会出现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老年人来说,接种流感疫苗可大大降低老年人群的流感发病,以及流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曾有研究者在对全球95项流感疫苗保护效果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流感季节,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流感样症状可减少39%,确诊流感可减少49%,流感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8%。
以另一个重点人群儿童青少年为例,流感疫苗接种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学龄儿童流感的发生,还可减少由于罹患流感导致的缺勤缺课。北京市开展的研究显示,对在校中小学生流感疫苗的大规模集中接种,可使流感集中发热疫情的发生风险降低50%-89%。深圳市开展的研究显示,流感疫苗高接种率可大大降低缺课的发生风险,对缺课的预防效果为53%。
第三,流感疫苗在全球、我国已使用数十年,是一种成熟的疫苗,拥有非常良好的安全性。
夏刚表示,今冬明春,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对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而言,还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对于儿童而言,建议在继续做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基础上,还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报道
科学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如何科学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日前,国家疾控局制定印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指导公众科学规范佩戴口罩,防控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有效保护公众健康。
冬季来临,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根据指引,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有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指引明确,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有以下四类,包括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情形,如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米)时应佩戴口罩;处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形或场景,例如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时;防止外来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如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佩戴口罩;防止公共服务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公共服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保护重点人群免受感染。
指引明确,建议不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有以下三类,包括进行体育锻炼时;处于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形或场景时,例如在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部分不适合佩戴口罩的人群,例如3岁及以下婴幼儿。
指引明确,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无呼吸阀)或医用防护口罩,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儿童建议选用儿童卫生防护口罩。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流感和普通感冒区别在哪里?如何科学应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专家为您支招。
流感和普通感冒咋区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瑜说,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流行季。流感是流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普通感冒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起病急骤,发热多为高热,伴有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也远高于普通感冒。
如何防治流感?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熊鹏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明显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每年的流感疫苗成分也会更新。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维持6~8个月,通常在接种2~4周后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专家表示,宝宝满6月龄后,才可接种流感疫苗,现有流感疫苗不可直接给6月龄以下儿童接种。这部分人群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共同生活的亲属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建议痊愈或病情稳定控制后接种。
专家说,如使用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流、乙流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内应用,能明显降低流感重症率。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2周内尚未获得最佳免疫力患者的紧急预防的方法。专业的人建议,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流感流行季应尽可能的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新华社记者闫睿